找到相关内容189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觉悟与救恩佛教与基督宗教的交谈

    “失道而后德,失德而后仁,失仁而后义,失义而后礼。 夫礼者,之薄而乱之首。”换言之, 人性在现实界当中的堕落与变质的过程,是由于对道的遗忘和迷失的结果。 经由道家的反省,显示出本善的人性也有堕落...神化倾向到佛教第二次集结, 当时形成了上座部和大众部的分裂, 而大众部就采取了这种将佛神性的策略,以便扩张佛教在广大众中的影响力。 p.125 印顺法师指出, 上座部和大众部首次分裂的主要原因,...

    沈清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2356520.html
  • 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理想人格理论

    失仁而后义,失义而后礼。夫礼者,之薄而乱之首。」〔[17]〕,一但当纯朴的情势不再,我们才需要去标榜仁义,我们对仁义的坚持其实已经显示了道德的最高纯朴意境已经丧失了,如果连人与人间以主观心意来对待...事倍功半也是无济于事的。这是孔子的弟子子夏的一番体会,其言:「子夏曰:君子而后劳其民,未则以为厉己也;而后谏,未则以为谤己也。」〔[13]〕。  6、君子要有社会实践的能力  最后,我们要再度强调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0056767.html
  • 止于至善:朱熹对《大学》阐释的一个向度

    养其德性”等固然是好,而且也确实显得简单易行,但对于人与生俱来的气禀物欲,不免看得不够真切,从而就不可能知道格物致知、诚意正心之类的细密工夫: 小学涵养此性,大学则所以实其理也。孝弟之类,须于小学...事理见得不透,就未必能真正地获得至善之效验,朱子工夫论有别于陆、王,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。《语类》载: 问:“‘因其已知之理推而致之,以求至乎其极’,是因定省之孝以至于色难养志,因事君之以至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92557242.html
  • 大宋僧史略(2)

    震旦华风。縻贤好爵。因其所贵而以贵之。昔后魏以赵郡沙门法果为沙门统。供施之不足。又官品之。遂授辅国宜城子侯。寻进公爵。曰安城。释子封官自法果始也。梁朝以慧超为寿光殿学士。又陆法和甚高官位。后周选僧道...佛僧(王缙造宝应寺)代宗尝问福业报应事。元载因而启奏。由是之过甚。常令僧百余人于宫中陈佛像经教念诵。谓之内道场。供养甚贵。出入乘厩马。度支具廪给。每西蕃入??。必令群僧讲诵仁王经。以攘??虏。幸其退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5157519.html
  • 论韩愈与僧侣的交往

    其言则幽明性命之理,其教则舍恶而趋善,去伪而存真。   愈:佛者不谈先王之法,而妄倡乎轮回生死之说,身不践仁义之行,而造乎报应轮回祸福之故,使其徒不耕而食,不蚕而衣,践先王之道。  颠:心地...政治家,他必须与中央保持一致,至少修正地保持一致。在这处有相当数量的人安宁地佛的地方,他必须与佛门的僧人摆出‘和平共处 ’的姿态,坚持他反佛的思想核心”②。  这些或贬或褒的评议,都各有自己看问题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42658138.html
  •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禅法与艺术构思理论

    道者,古今之正权也”(《正名篇》)、“道也者何也?曰:礼义辞让是也”(《强国篇》)。因此,他给“虚壹而静”下的定义是:“不以所已藏害所将受谓之虚,”“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”,“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”...,犹睹脓涕,于斯,具照天地人物,其盛若衰,无存不亡,佛三宝,众冥皆明”。《禅秘要法经》与此略同。对虚静与观的关系,东晋释慧远《念佛三昧诗集序》作了理解上的阐发:“诸三昧,其名甚众。功高易进,念佛为先...

    黄鸣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74058351.html
  • 《善生经》的理财观:获利作四分用

    经》   言行,表里相应。   《无量寿经》卷下    可言不可行,不若勿言;可行不可言,不若勿行,发言必虑其所终,立行必稽其所蔽。   白云守端《禅林宝训》卷一   护世者以...人间于天则是善处,得善利者生正见家,与善知识从事,于如来法中得根……。”尔时世尊便说此偈:   “人为天善处,良友为善利,出家为善业,有漏尽无漏。   比丘当知:三十三天着于五欲,彼以人间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13259794.html
  • 佛法的终极?——立足于“负向价值”的佛教信仰发生

    夫礼者,之薄而乱之首。”老子和庄子都认为作为形而上本体的“天道之仁”本身就是靠不住的:“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;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”。老庄都认为儒家的“德”片面强调了人性中的“正向价值”而忽视了...先验的位格意义——释尊菩萨行所彰显的“佛性”,就是一切佛子必须归的这样一个“前摄”。佛法的终极真理不能离开释尊来谈,只能从他的“出离而担当”的本怀中,去发现独属于佛教的唯一终极文本。众生的无助与彷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20059830.html
  • 宗教立法之刍议

    好心、说好话、读好书、学好样、作好事)、行持六诀(、孝、仁、、和、顺),以及包括老君五戒等三十余种戒律;天主教依摩西十诫爱人,遵山上圣训爱天主;基督教必须践履孝敬父母等十戒;回教也有禁吃猪肉等七诫...不亚于太祖,他在京都平城广建寺院和佛像,更请僧侣教导人民生活。永兴年间(四○九─四一三),太宗授与法果“辅国宜城子”、“侯”、“安成公”等爵号,但都被一一辞谢。太宗经常驾临法果的住处,但是因为寺门太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3060077.html
  • 儒佛异同论

    例如其《礼论篇》之论祭礼有云:   祭者思慕之情也,爱敬之至矣!礼节文貌之盛矣!苟非圣人莫之能知也。圣人明知之 ,君子安行之;官人以为守,百姓以成俗。其在君子以为人道也;其在百姓以为鬼事也 。(1... 。(1)(引自《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》一文,之“六 解一解中国之谜”一节第 三段。见全集卷五。)   何言乎忘物,忘我,忘一切?如儒家所云礼乐斯须不去身者,(《礼记》原文:“礼乐 不可斯须去...

    梁漱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75160142.html